世界隧道大会在瑞典召开崔爱民大使亲切接见中国代表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8日
2025年世界隧道大会(World Tunnel Con-gress 2025)于5月9-1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本届大会以“隧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据悉共有3000余人报名参会,大会报告151场,海报展示417个。本次大会深入探讨了未来欧洲岩石力学的发展方向,隧道工程成功与否的评价准则和影响因素已突破传统工程范畴,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量。隧道工程不应仅被视为独立的工程项目,而应作为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角度进行全面评价。
会议期间,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亲切会见了中国代表团的部分代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受到接见。崔大使对加强中瑞在岩石力学和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合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设想。中国代表团还应邀访问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双方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就瑞典现有2000余座水利大坝面临服役期满、安全性亟待评估的严峻挑战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何满潮院士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牛顿力精确测量技术、智能监测系统以及NPR锚索技术等将为瑞典服役期满大坝提供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与会双方专家热烈响应了这一构想。双方一致认为,相关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重大工程难题,更能有效促进中瑞两国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方面的深度交流,有利于促进中欧友好合作关系。
会后,中国代表团现场参观了号称“工程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工程——斯德哥尔摩地铁工程。启用于1950年的斯德哥尔摩地铁具有独特的无支护隧道,至今已有75年历史,稳定性良好。斯德哥尔摩地铁隧道利用坚固的基岩,在开凿后直接保留裸露的岩壁,形成了粗犷而原始的空间美学。无支护的地铁隧道不仅经受住了70余年的安全考验,更孕育出世界独一无二的“地下艺术长廊”。艺术家们以岩壁为画布,创作了包含从史前岩画风格的彩绘到现代装置的绘画与雕塑,使地铁系统成为全球最长的艺术展览空间。这种工程与艺术的创造性结合,既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地域智慧,更展现了将功能性基础设施升华为文化载体的前瞻思维,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