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风电岩土工程灾变机理、防控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成果线上评价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0日 浏览数:8456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在科学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动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及时开展。2020年3月29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在疫情防控期间于北京线上组织召开了由浙江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蕴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近海风电岩土工程灾变机理、防控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

1.png


  评价委员会由大连理工大学孔宪京院士任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任副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郭熙灵教高、湖南大学赵明华教授、同济大学黄宏伟教授、天津大学郑刚教授、河海大学高玉峰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郑俊杰教授任委员。


2.png


  评价会由学会杨晓杰秘书长主持,学会方祖烈顾问秘书长、黄理兴副秘书长等出席会议。

  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教授代表项目组做成果汇报。

  项目组通过开展系统的室内试验、模型试验、现场原位实测和理论研究,阐明了复杂海洋环境中软弱土动力弱化机制,揭示了软弱海床中海洋大直径桩基和海洋管缆灾变演化规律,研发了相应的灾变防控技术。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

  1.建造了我国首个用于海上科学试验的浮式平台,研发了温控软土动力弱化测试技术;构建了考虑温度-应变率耦合效应的粘弹塑性黏土本构模型,实现了极端荷载下黏土应变、孔压累积的准确预测及海洋结构性软土不排水循环弱化响应的模拟。

  2.构建了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沉桩分析模型,揭示了沉桩过程中桩侧阻力的动力弱化机制;发现了软弱海床中大直径桩桩周海床土体的三区域破坏模式,建立了基于破坏模式的水平受荷桩设计统一模型。

  3.揭示了大直径单桩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系统频率演化规律,提出了大直径单桩桩周浅层土抗弱化、防冲刷的一体化加固技术;发明了一种新型无过渡段大直径单桩,解决了传统固结灌浆过渡段易疲劳失效的难题。

  4.提出了软弱海床中海洋管缆动力敷设分析方法和张力调控技术;建立了考虑渗流-冲刷耦合作用的海床泥沙起动判定准则和考虑海缆悬跨高度的滑坡冲击力评价方法;研发了海缆聚氨酯套管防护技术,解决了J型海缆套管抗疲劳、抗腐蚀难题。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会第一次线上组织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于组织得当,事先测试,在领导关怀,专家支持,项目组配合等多方面齐心协力下,评价会取得圆满成功!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