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1日
浏览数:14083
扎根西部,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昆明理工大学 张科
座右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指导老师:张宗亮、马国伟、王自高1986年,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昆明理工大学,从事岩质高边坡灾变机理及稳定性动态评价方法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入选首批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现为云南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部副主任、云南滇中新区投资咨询专家、学会青委会委员、软岩分会理事、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员。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优秀青年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南省人才培养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发表学术论文48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dslides》、《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ActaGeotechnica》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EI论文10篇、中科院SCI一区4篇、二区3篇、三区3篇。研究成果及亮点主要包括:基于塑性极限运动单元法的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理论与应用、岩溶地区岩质边坡集成式稳定性评价和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基于断裂力学的岩质边坡渐进破裂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研究、湖区特大型复杂矿体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技术及参数优化等。
2015年,我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带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和奉献青春的激情,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毅然选择了西部高校昆明理工大学。刚参加工作时,面临着科研经费紧张以及科研规划困惑等诸多问题,科研进展一度缓慢。
一、青托助力,扬帆起航
2016年,有幸入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学会召集学术和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为项目保驾护航,聘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张宗亮教高、千人计划马国伟教授以及云南工程勘察大师王自高教高等三位导师从工程和学术等多方面给予指导,鼓励和支持我自由探索。结合西南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工程需求,目前主要从事岩质高边坡灾变机理以及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3个研究方向:基于塑性极限运动单元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系统研发和应用、岩溶地区岩质边坡集成式稳定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断裂力学的岩质边坡渐进破裂机制及稳定性分析研究。上述研究成果为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优化设计开辟了新途径。学会还为我们量身打造了青年论坛,冯夏庭理事长、杨强教授、陈平教授、陈勉教授、施斌教授、梅国雄教授、邬爱清教高等导师们对我们的研究进行了一一点评,还分享了他们对科研和人生的独到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徐文立副秘书长、冯婷老师、王焯老师、牛晶蕊老师则尽心尽力地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平台,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同时,也结识了一群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学者。
图1钱七虎院士、冯夏庭理事长颁发证书
乘着"青托"的东风,同年破格晋升副教授,成为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2017年,入选首批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学院唯一博导;获批云南省首批优秀青年项目。学校也高度重视我的个人成长,2017年破例提供40m2的科研用房,优先使用其他学院的相关实验设备和装置等资源,全力支持建设科研团队。
图2省情研修班学习
二、依托专业,服务地方
在获得"青托"支持后,我先后被聘为云南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部副主任、云南省/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云南滇中新区投资咨询专家,发挥专业优势,为西南地方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2017年,西南地区五省市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每年举办西南地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力争打造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的品牌会议。我作为云南省代表积极策划和参与大会的组织、评审工作,并受邀担任大会的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努力成为学会组织的骨干成员。
2018年,作为省人才办和省人厅遴选的35名青年人才之一,参加了由人社部特别资助的"2018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云南省青年人才扶贫扶智基层行系列活动",分赴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技术咨询、项目攻关等智力服务。
图3赴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智力服务
三、坚定信仰,不忘使命
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理想信仰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我还担任学院学生支部书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2017年,负责昆明理工大学"双百行动计划"党建品牌建设项目1项;同年,作为优秀教学科研骨干进入昆明理工大学首届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提高站位。2018年,负责的党建项目荣获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一流党建示范项目。
感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年的培养,收获颇多,是我独立科研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