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裂纹演化过程的多物理场表征方法和非局部数值计算理论"科技成果评价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2日 浏览数:6215
  5月12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线上组织召开了"岩石裂纹演化过程的多物理场表征方法和非局部数值计算理论"科技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蔡美峰院士、冯夏庭院士、李术才院士、朱合华院士担任副主任委员,评委会委员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李海波研究员、三峡大学李建林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鞠杨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梁正召教授。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
1.jpg
科技成果评价会线上会场
  该项目由重庆大学周小平教授领衔科研团队经长期科研攻关,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揭示了岩石裂纹起裂、扩展的声-光-力多物理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自主研发了裂纹演化过程的声-光-力多物理场协同表征技术,从声-光-力多物理场角度成功捕捉到断裂过程区(FPZ)动态演化特性,建立了岩石裂纹扩展和声-光-力多物理场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克服了单一指标难以准确揭示裂纹演化规律的难题。
  2.提出了"共轭键"基位移积分型非局部数值计算理论。实现了岩石拉伸和剪切变形的精确度量,确定了共轭键的微观刚度,获得了共轭键的相互作用力密度,建立了"共轭键"基位移积分型非局部数值计算理论的运动控制方程,突破了传统非局部数值模型仅能考虑拉伸变形的难题和固定泊松比的限制。
  3.提出了岩石拉-剪及压-剪统一微观强度破坏准则。建立了岩石宏观破坏准则与微观破坏准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岩石拉-剪及压-剪变形破坏的统一描述方法,解决了宏观破坏准则难以准确揭示岩石微观损伤机理的难题。
  4.研发了岩石破裂的GPU-CPU异构计算平台。编制了GPU-CPU高效并行的"共轭键"基非局部计算程序,成功实现了岩石裂纹演化过程的数值仿真,为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和破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
  评价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和评议,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周小平教授代表项目组衷心感谢了学会的精心组织及与会专家的悉心指导,表示将根据评价委员会意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积极申报学会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