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齐聚|高山寒区地震和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国际研讨会在线举行
云端齐聚|高山寒区地震和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国际研讨会在线举行
5月11—12日,高山寒区地震和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arthquake and Climate Change-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in High Mountain Areas)在线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我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交流合作处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协办。会议旨在聚焦构造活跃高山地区不同类型灾害的前沿研究方向和进展,探索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
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直播方式举行,德国亥姆霍兹波茨坦中心(GFZ)的Prof. Niels Hovius、新西兰地质和核科学研究所(GNS Science)的Dr. Chris Massey、加拿大北哥伦比亚大学(UNBC)的Prof. Marten Geertsema、英国安普顿大学(Soton)的Prof.Paul Carling等在内的多位国际行业大拿出席了此次会议。
据悉,在此次会议中,全球知名科学家将共同研究构造活跃山区,特别是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地区地震和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的机制、模拟、预警和预测,包括强震地质灾害链、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和冻土灾害链等。
图▲线上会议
开幕式上,许强副校长对莅临本次论坛的领导、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依托我校珠峰科学计划,期待所有与会人员能以此次思维的碰撞为基础,启发更多科学研究灵感,寻求更多科研合作机会,为进一步提升全球防灾减灾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实验室副主任范宣梅介绍了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国际合作等相关情况。她谈到,实验室以国土防灾减灾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国自然和人类活动诱发重大地质灾害的生成背景、形成机理、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工程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形成本领域集应用基础研究、先进技术开发与推广、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汇聚、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会上,范宣梅还诚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珠峰引才计划”或海外优青项目加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坛第一天,来自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的Dr. Chris Massey做题为“Post-2016 Kaikoura EQ landscape response to non-seismic processes: An update”的报告,向大家分享了由Kaikoura地震触发的滑坡类型、滑坡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同震滑坡物源和碎屑体积等内容。德国亥姆霍兹波茨坦中心(原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的Dr. Kristen Cook基于发表在Science的文章Detection and potential early warning of catastrophic flow events with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s,介绍了2021年2月7日喜马拉雅山南部Chamoli地区高位冰岩崩导致复合链生灾害案例,对下游的水坝、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该地区的地震台网记录了整个事件产生的远震信号,并提出了利用地震信号监测预警偏远地区产生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范宣梅教授做题为“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hains of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margins”的报告,主要从气候变化引发的青藏高原地质灾害链、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链两个方面向大家阐述了最新研究进展。
论坛第二天, Prof. Marten Geertsema介绍了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及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生的重大滑坡灾害,发现了冰川流失和冻土退化共同导致斜坡失稳,并扩大滑坡范围。Prof. Alexander Strom做题为“Causes and effects of multiple river damming and of the cascading breach of rockslide dams: case studies from Pamir and Minjiang River“的报告,针对大型滑坡坝堵江开展研究,在滑坡坝下游成百上千公里处发现了溃坝洪水堆积物,提出了分析河流纵剖面从而量化多级滑坡坝造成的河谷演化信息,并建议开展溃坝洪水堆积物调查。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波茨坦中心(原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的Prof. Niels Hovius做题为“Groundwater as a modulator of mountain geohazards: a case study in the Nepal Himalayas”的报告,基于地震及水文观测数据,使用地下水模型模拟地震速度变化,最终提出了基于时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概念。
在为期两天的国际研讨会进程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通过十余场专题报告共享关于强震诱发地质灾害链及气候变化引发冰冻圈灾害链等内容,共计1080人次线上参会。在讨论交流环节时刻,与会人员围绕震后滑坡和泥石流活动性的控制因素、震后效应持续时间、重大冰川灾害现场监测及预警的方法等展开讨论。Prof. Niels Hovius表示,Seismic Networks及其应用将会更好地帮助监测预警偏远地区大量物质运移造成的地质灾害。本次论坛是2021年山区地质环境灾害风险防控高层论坛等学术研讨会的良好延续,期待此次论坛为高山寒区地震和气候变化诱发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方面的学者创造未来更深入的合作交流契机,为进一步提升全球防灾减灾水平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图▲ Prof. Niels Hovius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