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主讲“小洪山讲坛”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浏览数:5264
  2023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小洪山讲坛”第88讲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发大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做了“岩土工程的使命——材料革命到工业革命”的主题报告。报告由武汉岩土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春和院士主持,100余名师生出席。
  何满潮院士首先从工程地质背景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简要介绍了我国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地震工程、国防工程所面临的挑战。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隧洞的软岩大变形、岩爆等工程灾变给隧洞施工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致灾本质是隧洞围岩在“三高一扰动”的深部环境下发生的岩土体非线性大变形现象。现有锚杆主要由泊松比效应的钢铁材料加工而成(Poisson’s Ratio,简称PR材料),即受拉时发生颈缩变形从而破断的小变形材料,因不能适应致灾岩体的大变形特性而导致功能失效,工程灾害频发。

1.jpg

何满潮院士作报告
  何院士以抗拉是岩土工程的主旋律和金属材料的破坏原因引出——如何制造出理想塑性材料这个科学难题,指出负泊松比效应材料(Negative Poisson’s Ratio)是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其团队从2004年开始在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长达18年的系统研究。完成了NPR锚杆/索新材料的研发,该材料具有高恒阻、大变形、防冲抗爆、超强吸能等超常特性,拉伸过程中屈服平台消失,断裂后无明显颈缩。
  以NPR材料为支撑,目前已经形成了利用矿压自动成巷、滑坡灾害牛顿力监控、深部工程灾变防控等系列技术,实现了能源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地灾工程和国防工程等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何院士的报告立意新,站位高,全程干货满满、精彩纷呈,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赢得阵阵掌声。在交流环节,师生们结合当前科研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问请教,何院士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寄语在场师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努力打好专业基础才能取得突破,要在实践中找寻创新的契机,在创新中探索实践的价值,将科研与应用紧密挂钩,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最后,杨春和院士向何院士赠送了带有“小洪山讲坛”LOGO的特制纪念品,并对何院士精彩的学术报告表示诚挚的谢意。随后与会老师一起合影留念,至此第88期“小洪山讲坛”圆满结束。

2.jpg

杨春和院士向何满潮院士授牌
  何满潮,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阿根廷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协会副主席等。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6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7年)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得者。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缓变型”和“突变型”大变形灾害的理论体系,研发了多套大变形灾害机理实验系统,创建了深部岩体力学实验室。提出了具有NPR(负泊松比)效应的恒阻大变形锚杆(索)的理念,通过实验定型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恒阻大变形锚杆(索)序列产品,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ISRM技术发明奖1项。

3.jpg

会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