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在太原理工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8日
浏览数:6666
2023年8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指导下,由《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由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三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在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
"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由赵阳升院士倡导,现已作为"陈宗基讲座"的组成部分持续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岩石破坏短临预报"是人类面对的岩体系统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的核心科学问题。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中国、乃至全世界岩体力学与工程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激发创新灵感,使各国学者们了解在非线性岩体力学理论、方法、技术与监测仪器水平全方位的彼此差异与不足,进而提升岩体系统的岩爆、煤与瓦斯突出、滑坡、地震等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理论、技术水平与防灾减灾的能力。该竞赛自2021年创办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2023年3月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ISRM)在官网主页报道了第-、二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s://isrm.net/newsletter/show/240#short-term-prediction-of-rock-failure-competitions-held-in-taiyuan-china),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 本届竞赛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多个国外研究团队邮件咨询,并表达了参赛意愿。经过竞赛组委会认真审查、讨论,最终确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天地股份有限公司深地研究院等10支代表队参加本次竞赛,参赛队员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和高级工程师。
本次竞赛聘请了赵阳升(太原理工大学)、吴宏伟(香港科技大学)、黄理兴(中科院武汉岩土所)、邬爱清(长江科学院)、许江(重庆大学)、李宁(西安理工大学)和刘才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等7位知名学者组成竞赛评审委员会。
赵阳升院士为竞赛致辞,他指出,竞赛选题是从岩体系统重大灾害问题中简化出来的最基本的科学模型,解决该问题的理论、技术与监测仪器的创新发展,定会不断推进岩体系统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对人类防灾减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他希望,越来越多高校、单位参与进来,推动岩体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长足进展。 8月10日和11日,10支参赛队伍分两组,分别针对恒位移速率加载条件下的花岗岩、砂岩试件,采用各自的测试方法与理论,进行了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竞赛期间,评审专家在现场认真了解了各参赛队所采用的监测方法与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并与参赛队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8月10日,参加西北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的40余位代表也观摩了本届竞赛。8月11日,中国科学院李杰院士到竞赛现场观摩和指导。竞赛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团队提供的预报结果、支撑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密封卷评审,客观公正地评出了第三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的一、二、三等奖、优胜奖和时间预报单项奖。获奖名单将于2024年在海口市召开的"2024年陈宗基讲座"会议上揭晓。
8月12日,所有评委及参赛队在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室进行了足足四个小时的交流与讨论。会议前半段,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增朝教授首先简要汇报了竞赛实验结果;所有参赛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采用的测试仪器和预测结果,并对未来可能采用的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讨论。随后颁发了本届竞赛的"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时间预报单项奖",评审委员会为大连理工大学(第一名)、北方工业大学(第二名)和青岛理工大学(第三名)颁发了证书。 会议后半段由赵阳升院士主持,李杰院士做了《岩石破裂短临预报: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特邀报告,他提出:将动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本构方程与广义概率密度方程相结合,探讨了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方式预报材料断裂短临预报的可能性。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就滑坡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以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国际化问题,北方工业大学宋义敏教授就岩石失稳破坏局部化预测预报理论做了介绍。赵阳升院士、李杰院士、吴宏伟教授、黄理兴教授、邬爱清教授、许江教授、李宁教授、各参赛队队员分别就"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问题、攻克岩体系统失稳破坏预报的重大难题的最佳探索方向,进行了自由的、深刻的、热烈的、广泛的讨论。
会后,参赛队员纷纷表示,本次竞赛很好地检验了自己的理论、算法和监测技术,同时也发现了不足。参赛队员及与会学者都表示,本届竞赛与研讨的收获很大、感触颇深,深刻认识到:岩体系统灾害预报的科学和最佳探索方向是关键所在,应该狠下功夫,通过努力,非常有可能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攻克这一科学技术重大难题。
"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由赵阳升院士倡导,现已作为"陈宗基讲座"的组成部分持续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岩石破坏短临预报"是人类面对的岩体系统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的核心科学问题。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引导中国、乃至全世界岩体力学与工程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激发创新灵感,使各国学者们了解在非线性岩体力学理论、方法、技术与监测仪器水平全方位的彼此差异与不足,进而提升岩体系统的岩爆、煤与瓦斯突出、滑坡、地震等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理论、技术水平与防灾减灾的能力。该竞赛自2021年创办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2023年3月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ISRM)在官网主页报道了第-、二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s://isrm.net/newsletter/show/240#short-term-prediction-of-rock-failure-competitions-held-in-taiyuan-china),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密切关注。 本届竞赛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多个国外研究团队邮件咨询,并表达了参赛意愿。经过竞赛组委会认真审查、讨论,最终确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天地股份有限公司深地研究院等10支代表队参加本次竞赛,参赛队员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和高级工程师。
本次竞赛聘请了赵阳升(太原理工大学)、吴宏伟(香港科技大学)、黄理兴(中科院武汉岩土所)、邬爱清(长江科学院)、许江(重庆大学)、李宁(西安理工大学)和刘才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等7位知名学者组成竞赛评审委员会。
赵阳升院士为竞赛致辞,他指出,竞赛选题是从岩体系统重大灾害问题中简化出来的最基本的科学模型,解决该问题的理论、技术与监测仪器的创新发展,定会不断推进岩体系统重大工程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对人类防灾减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他希望,越来越多高校、单位参与进来,推动岩体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长足进展。 8月10日和11日,10支参赛队伍分两组,分别针对恒位移速率加载条件下的花岗岩、砂岩试件,采用各自的测试方法与理论,进行了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竞赛期间,评审专家在现场认真了解了各参赛队所采用的监测方法与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等,并与参赛队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8月10日,参加西北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的40余位代表也观摩了本届竞赛。8月11日,中国科学院李杰院士到竞赛现场观摩和指导。竞赛结束后,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团队提供的预报结果、支撑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密封卷评审,客观公正地评出了第三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的一、二、三等奖、优胜奖和时间预报单项奖。获奖名单将于2024年在海口市召开的"2024年陈宗基讲座"会议上揭晓。
8月12日,所有评委及参赛队在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室进行了足足四个小时的交流与讨论。会议前半段,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冯增朝教授首先简要汇报了竞赛实验结果;所有参赛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采用的测试仪器和预测结果,并对未来可能采用的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讨论。随后颁发了本届竞赛的"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时间预报单项奖",评审委员会为大连理工大学(第一名)、北方工业大学(第二名)和青岛理工大学(第三名)颁发了证书。 会议后半段由赵阳升院士主持,李杰院士做了《岩石破裂短临预报: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特邀报告,他提出:将动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本构方程与广义概率密度方程相结合,探讨了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方式预报材料断裂短临预报的可能性。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就滑坡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以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国际化问题,北方工业大学宋义敏教授就岩石失稳破坏局部化预测预报理论做了介绍。赵阳升院士、李杰院士、吴宏伟教授、黄理兴教授、邬爱清教授、许江教授、李宁教授、各参赛队队员分别就"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问题、攻克岩体系统失稳破坏预报的重大难题的最佳探索方向,进行了自由的、深刻的、热烈的、广泛的讨论。
会后,参赛队员纷纷表示,本次竞赛很好地检验了自己的理论、算法和监测技术,同时也发现了不足。参赛队员及与会学者都表示,本届竞赛与研讨的收获很大、感触颇深,深刻认识到:岩体系统灾害预报的科学和最佳探索方向是关键所在,应该狠下功夫,通过努力,非常有可能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攻克这一科学技术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