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兵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浏览数:15327
  座右铭:克己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指导老师:龚晓南院士,唐辉明,梅国雄教授

  1988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土与结构静动力相互作用、固结理论、软黏土力学与地基处理、土工测试方法、海洋岩土工程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开展桩基动力学、岩土工程测试方法与技术等研究工作:桩侧土-桩-桩端土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管桩视波速变化机理;基桩检测技术及新桩型设计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项、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1项。在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Ocea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岩土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录用论文80余篇,SCI检索35篇,EI检索37篇,累积被引600余次;出版桩基动力学领域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吴文兵

  我是吴文兵,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桩基工程理论与技术、软黏土力学与地基处理、土工测试方法、海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8年,在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唐辉明教授和广西大学梅国雄教授的推荐下,经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评审推荐,我非常荣幸入选了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简称"青托")。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青托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三年多来,心存感激,满怀感恩。首先感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领导、老师和专家们的倾心帮助与支持,感谢学会给我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学会的各位前辈和师长的成长之路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还要感谢三位托举导师,他们精湛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令我受益终生,是他们的悉心指导和热心答疑让我对自己的科研方向更加充满信心,坚定前往。

图1  2018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年度工作会议合影

  一、青托助力、大胆创新

  桩基工程理论与技术是岩土与基础工程经典课题,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关于桩基础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该课题提出了诸多新挑战。入选"青托"以来,我主要围绕桩基础动、静力学特性及质量检测与评估技术,系统地开展了相关桩基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针对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提出虚土桩模型、剪切复刚度传递模型、大直径桩振动模型,建立了桩侧土-桩-桩端土严格耦合的桩基动力学理论及沉降计算理论。首次发现管桩视波速随土塞高度增加而逐渐变小和循环荷载作用下大直径管桩内土塞循环弱化的现象,提出了附加质量模型和广义附加质量模型揭示新现象机理,建立了管桩桩身缺陷及焊缝质量评价方法和长期承载分析方法。针对新型桩及既有桩基质量评估问题,提出分布式应变波法、虚拟隔离单桩法、双速度对称叠加法。以上工作对升华岩土与基础工程问题、认识与服务各类桩型动、静力设计和质量检测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应用价值。

  针对以上研究工作,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研究课题5项,并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5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EI论文60篇,其中1篇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累积被引900余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目前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TC207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中国科协第 377 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作为承办人之一组织第十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或分会场报告10 次;担任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全与环境工程、地质科技通报等期刊编委,并担任50余个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获优秀审稿人 10 次。

图2  在China Rock 2019上做特邀报告

  二、因材施教、立德树人

  教学相长,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我坚持政治引领,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学生价值塑造,注重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素质培养,注重将品德锤炼、知识学习、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等理念融入学生日常培养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助力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基于构思、设计、实践、运行四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同时,提倡"授人以渔,因材施教"的教书育人理念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科研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人才。

  传道受业,诲人不倦。我每年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各讲授2门课程,每年指导本科生教学实习3门,累计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34人(获校优秀毕业设计6人);先后担任本科生人生导师16人次,3个本科班的班主任和3个本科班的学务指导教师,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30人(1人留校任辅导员)、博士研究生12人(毕业生中1人留校任特任副教授,2人任职于江苏海洋大学,1人留在中国地质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国际留学博士生3人(1人回苏丹Al-Neelain University任教);累计指导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家计划等各类学生竞赛、学术科研活动32人次;为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16次。先后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学务指导教师(2020)、朱训青年教师教育奖励基金(2018)、研究生的良师益友(2017)、优秀班主任(2014)、校科技论文报告会优秀指导老师(2018,2021)、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优秀奖(排名前10%)(2016、2017)、校优秀中共党员(2017)、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2017),工程学院优秀中共党员(2016、2017、2018)、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逐渐成为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青年骨干教师。

图3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

  三、成果落地、服务社会

  我带领的团队基于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围绕重大工程深厚软土成桩质量提升与检测评估进行了集成创新,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落地为实用的技术工法,先后研发了重大工程深厚软土成桩质量提升新方法与成套技术,其中包括:自稳式清孔器成套装置、钻孔灌注桩浇筑开关调节控制成套装置、钻孔灌注桩桩头内部静态破除技术及装置、柔性浮式平台钢管桩成桩技术、管桩中土塞高度参数动态测量装置和土塞承载特性试验装置等。成套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深厚软土中重大工程的成桩质量,提高高耗能物料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4  开展现场桩基测试试验

  在"青托"培育的这三年里,我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进步,在科教书育人、社会服务和国际视野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培养和支持。感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各位领导、老师、专家以及托举导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也将会铭记各位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研学,努力拼搏,为祖国科教事业贡献力量!最后祝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