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生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9日
浏览数:13336
座右铭:千锤百炼成好钢!
指导老师:谭云亮,蒋宇静,沈宝堂
1988年,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矿山岩体力学及灾害控制、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建立了能准确表征其压密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获得了不同载荷下煤岩组合体中煤的损伤本构方程;完善了深部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提出了深部冲击地压能量驱动机理。研究成果有4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等科技奖励。在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被SCI收录14篇(入选ESI热点或高被引3篇)、EI论文8篇,单篇最高被引80余次;申请国际发明专利4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项(第一发明人10项)。获2019年度煤炭青年科技奖,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我是刘学生,现为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部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教科研工作。2018年是我科研道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我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荐,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三年多来,得到了学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很多帮助和支持,坚定了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助力重大科技难题的信念。
一、砥砺前行,精益求精
入选青托项目以来,学会领导和秘书处老师们对我个人发展进行了跟踪培养,并定期组织开展青托工作汇报会,邀请领域内著名专家给予近距离指导。特别是在徐文立副秘书长组织帮助下,我有幸多次聆听了冯夏庭院士的指导,受益匪浅。我的托举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谭云亮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谭云亮教授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首席专家沈宝堂教授,在我科研及学术道路规划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出现了很多超千米矿井。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科技部启动了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年,国土资源部规划了"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在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位院士宋振骐教授"哪里现场有危难,就到哪里搞科研"的艰苦奋斗精神熏陶下,我一直坚持到煤矿生产第一线做科研,每年多次到煤矿现场进行考察调研、测试和技术指导等,与现场深入交流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18年,我非常荣幸的作为课题秘书和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深部煤矿井下智能化分选及就地充填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这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围绕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超大断面密集硐室群长期稳定性等开展攻关研究,先后赴新巨龙煤矿、孙村煤矿、华丰煤矿、新河煤矿等千米深井进行现场调研和测试20多次。创建了适用于煤矿开采条件的超大断面地质力学分类方法,揭示了多硐室群围岩连锁失稳力学机理,提出了硐室群锚固结构分区协同变形的长期稳定性控制技术,项目服务期间硐室群断面收缩率约为6.2%,超额完成了断面收缩率小于12%的研究目标,综合绩效评价为优秀。
二、教研相长,倾心育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我时刻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我一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影响学生,关爱和呵护学生。作为采矿工程系支部书记,与学生党支部开展联创共建,以党建特色品牌带动学生思政教育,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等活动,培养出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等优秀代表。
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讲授《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体力学》、《弹性力学基础》、《智能采掘技术基础》、《采煤工艺学》、《矿山信息理论与技术》等课程,立项建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门、校级思政课程1门,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利用自身科研项目建设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开展"墨色乌金"专项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前往矿山现场开展实践和交流,指导本科生获得获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等奖励,本人也被评选为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到目前已指导或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始终注重培养研究生"惟真求新、自强不息"的科研精神,激发科学创新能力和拼搏奋斗精神。所指导研究生毕业时人均发表三高论文不少于5篇,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2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人获得国家公派出国资助,2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还记得2018年得知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时的欣喜和激动,转眼已经面临了"毕业",回想三年多的历程,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会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的责任担当精神,青托项目虽然结题但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牢记学会和托举导师的期盼和教导,聚焦深地科技难题,潜心钻研,刻苦攻关,为深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再次向中国科协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向三年多来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祝愿学会越来越好。
指导老师:谭云亮,蒋宇静,沈宝堂
1988年,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矿山岩体力学及灾害控制、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建立了能准确表征其压密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获得了不同载荷下煤岩组合体中煤的损伤本构方程;完善了深部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提出了深部冲击地压能量驱动机理。研究成果有4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等科技奖励。在本领域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被SCI收录14篇(入选ESI热点或高被引3篇)、EI论文8篇,单篇最高被引80余次;申请国际发明专利4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项(第一发明人10项)。获2019年度煤炭青年科技奖,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山东科技大学 刘学生
我是刘学生,现为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部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教科研工作。2018年是我科研道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我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荐,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三年多来,得到了学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很多帮助和支持,坚定了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助力重大科技难题的信念。
一、砥砺前行,精益求精
入选青托项目以来,学会领导和秘书处老师们对我个人发展进行了跟踪培养,并定期组织开展青托工作汇报会,邀请领域内著名专家给予近距离指导。特别是在徐文立副秘书长组织帮助下,我有幸多次聆听了冯夏庭院士的指导,受益匪浅。我的托举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谭云亮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谭云亮教授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首席专家沈宝堂教授,在我科研及学术道路规划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出现了很多超千米矿井。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科技部启动了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年,国土资源部规划了"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在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位院士宋振骐教授"哪里现场有危难,就到哪里搞科研"的艰苦奋斗精神熏陶下,我一直坚持到煤矿生产第一线做科研,每年多次到煤矿现场进行考察调研、测试和技术指导等,与现场深入交流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18年,我非常荣幸的作为课题秘书和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深部煤矿井下智能化分选及就地充填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这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围绕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超大断面密集硐室群长期稳定性等开展攻关研究,先后赴新巨龙煤矿、孙村煤矿、华丰煤矿、新河煤矿等千米深井进行现场调研和测试20多次。创建了适用于煤矿开采条件的超大断面地质力学分类方法,揭示了多硐室群围岩连锁失稳力学机理,提出了硐室群锚固结构分区协同变形的长期稳定性控制技术,项目服务期间硐室群断面收缩率约为6.2%,超额完成了断面收缩率小于12%的研究目标,综合绩效评价为优秀。
图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场调研测试
二、教研相长,倾心育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我时刻牢记于心,外化于行。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我一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影响学生,关爱和呵护学生。作为采矿工程系支部书记,与学生党支部开展联创共建,以党建特色品牌带动学生思政教育,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等活动,培养出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等优秀代表。
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讲授《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岩体力学》、《弹性力学基础》、《智能采掘技术基础》、《采煤工艺学》、《矿山信息理论与技术》等课程,立项建设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门、校级思政课程1门,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利用自身科研项目建设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库,开展"墨色乌金"专项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前往矿山现场开展实践和交流,指导本科生获得获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智能制造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等奖励,本人也被评选为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到目前已指导或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始终注重培养研究生"惟真求新、自强不息"的科研精神,激发科学创新能力和拼搏奋斗精神。所指导研究生毕业时人均发表三高论文不少于5篇,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2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人获得国家公派出国资助,2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图2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堂与学生合影
还记得2018年得知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时的欣喜和激动,转眼已经面临了"毕业",回想三年多的历程,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会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的责任担当精神,青托项目虽然结题但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牢记学会和托举导师的期盼和教导,聚焦深地科技难题,潜心钻研,刻苦攻关,为深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再次向中国科协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向三年多来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祝愿学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