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信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8日
浏览数:15202
座右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指导老师:黄宏伟,冯世进,张子新
陈宏信博士,同济大学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致力于多场耦合作用机制、失稳流滑灾变防控、污染场地管控和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等重大课题10余项,在上述课题的持续资助下,形成了区域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评价方法、考虑生化降解和液气运移等复杂过程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填埋场衬垫系统宏微观破坏机理、流滑灾害全过程精细化模拟技术、污染场地长效阻隔技术等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香港岩土工程最佳博士论文奖(2015年)、上海市"晨光学者"(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等学术荣誉,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本领域主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7篇),EI论文6篇,国际会议论文15篇,1篇论文被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主编选为年度推荐论文,主编学术著作1部;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2次,现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210大坝技术委员会和TC215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通讯委员、GEOSNet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8年11月9日,在成都参加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托项目启动会",正式成为学会青托的一员。仔细聆听了前期青托的交流后,也向大家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能够加入这个大集体,感到非常幸运,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有机会得到学会领导和各位导师的教导,对于个人的成长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我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机理和防控措施,进入同济大学工作后对于后续的研究方向一直比较迷茫。后面和我的青托导师冯世进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后,他建议我的研究转换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失稳流滑灾害,不仅紧贴国家重大需求,能够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应用,而且和博士期间的研究一脉相承。因此在入选青托之后我的研究主要针对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坝,在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丰富成果。随着国内垃圾分类的进行,传统的填埋需求有所缩减,冯世进老师敏锐觉察到未来污染场地管控和修复的国家重大需求,建议我可以将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在此期间,我也和其他被托举对象进行过深入交流,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因此,科协和学会搭建的平台为我们年轻老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科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作为工程学科的高校青椒,不仅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实时跟踪最新研究方向,还需要深入工程一线,了解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青托培育的这几年里,依托学会平台和导师团队的资源,不仅和国内外众多高水平专家经常交流,也得到很多机会到现场进行勘察和调研,这对于发现新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这几年,除了上述方面,我在培养学生、撰写申报材料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这些都离不开学会领导和青托导师的悉心指导。非常感谢冯世进老师对我的悉心培育和关心支持,感谢学会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平台,后面会继续砥砺前行,不断进步。
一、引言
边坡失稳流滑灾害是我国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常年占全国灾害发生总数的70%以上,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边坡失稳流滑灾害有多种类型,如回灌和曝气诱发垃圾堆体失稳流滑、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流滑。被托举人针对多场耦合作用下失稳流滑灾害渐进演化机制这一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提出高效的灾害控制措施,实现滑坡灾害的有效防控。
二、案例描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2.4亿吨,且仍以每年6-10%的速度高速增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国目前有大型填埋场663座,中小型上万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卫生填埋仍是我国垃圾处置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我国垃圾组分复杂、厨余含量高、生化反应强烈,填埋场内高液气压力和强降雨、地震等外部极端条件下垃圾堆体易发生失稳破坏,最终可能演变为大规模、长距离的高速流滑灾害,破坏力巨大。针对我国垃圾填埋场潜在的滑坡灾变问题,青托期间,在垃圾土材料特性、基础理论、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上海市政院、无锡城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无锡等多个大型填埋场工程。
三、主要成效
提托青托导师团队,通过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对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成果"垃圾填埋场水气耦合运移机理及屏障阻隔关键技术"获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托举人排名第五),以及成果"垃圾填埋场滑坡灾害演化机制及风险管控关键技术"获202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托举人排名第二)。
四、经验做法
研究方向应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工程一线单位保持交流与合作,在工程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在团队支撑的基础上,还要凸显自身的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将继续围绕填埋场污染问题开展研究,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发新型高性能隔离墙材料,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污染场地管控技术革新。
指导老师:黄宏伟,冯世进,张子新
陈宏信博士,同济大学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致力于多场耦合作用机制、失稳流滑灾变防控、污染场地管控和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等重大课题10余项,在上述课题的持续资助下,形成了区域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评价方法、考虑生化降解和液气运移等复杂过程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填埋场衬垫系统宏微观破坏机理、流滑灾害全过程精细化模拟技术、污染场地长效阻隔技术等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香港岩土工程最佳博士论文奖(2015年)、上海市"晨光学者"(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等学术荣誉,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本领域主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7篇),EI论文6篇,国际会议论文15篇,1篇论文被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主编选为年度推荐论文,主编学术著作1部;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2次,现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210大坝技术委员会和TC215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通讯委员、GEOSNet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同济大学 陈宏信
2018年11月9日,在成都参加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托项目启动会",正式成为学会青托的一员。仔细聆听了前期青托的交流后,也向大家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能够加入这个大集体,感到非常幸运,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有机会得到学会领导和各位导师的教导,对于个人的成长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我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机理和防控措施,进入同济大学工作后对于后续的研究方向一直比较迷茫。后面和我的青托导师冯世进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后,他建议我的研究转换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失稳流滑灾害,不仅紧贴国家重大需求,能够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应用,而且和博士期间的研究一脉相承。因此在入选青托之后我的研究主要针对垃圾填埋场和尾矿坝,在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丰富成果。随着国内垃圾分类的进行,传统的填埋需求有所缩减,冯世进老师敏锐觉察到未来污染场地管控和修复的国家重大需求,建议我可以将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在此期间,我也和其他被托举对象进行过深入交流,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因此,科协和学会搭建的平台为我们年轻老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科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作为工程学科的高校青椒,不仅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实时跟踪最新研究方向,还需要深入工程一线,了解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青托培育的这几年里,依托学会平台和导师团队的资源,不仅和国内外众多高水平专家经常交流,也得到很多机会到现场进行勘察和调研,这对于发现新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这几年,除了上述方面,我在培养学生、撰写申报材料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这些都离不开学会领导和青托导师的悉心指导。非常感谢冯世进老师对我的悉心培育和关心支持,感谢学会为我们提供的宝贵平台,后面会继续砥砺前行,不断进步。
2018年底亚洲最大铜尾矿库考察(江西德兴)
202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做填埋场失稳流滑学术报告(山东青岛)
面向国家需求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
一、引言
边坡失稳流滑灾害是我国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常年占全国灾害发生总数的70%以上,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边坡失稳流滑灾害有多种类型,如回灌和曝气诱发垃圾堆体失稳流滑、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流滑。被托举人针对多场耦合作用下失稳流滑灾害渐进演化机制这一共性关键科学问题,提出高效的灾害控制措施,实现滑坡灾害的有效防控。
二、案例描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2.4亿吨,且仍以每年6-10%的速度高速增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是破解垃圾围城难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国目前有大型填埋场663座,中小型上万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卫生填埋仍是我国垃圾处置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我国垃圾组分复杂、厨余含量高、生化反应强烈,填埋场内高液气压力和强降雨、地震等外部极端条件下垃圾堆体易发生失稳破坏,最终可能演变为大规模、长距离的高速流滑灾害,破坏力巨大。针对我国垃圾填埋场潜在的滑坡灾变问题,青托期间,在垃圾土材料特性、基础理论、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上海市政院、无锡城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无锡等多个大型填埋场工程。
三、主要成效
提托青托导师团队,通过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对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成果"垃圾填埋场水气耦合运移机理及屏障阻隔关键技术"获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托举人排名第五),以及成果"垃圾填埋场滑坡灾害演化机制及风险管控关键技术"获202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托举人排名第二)。
四、经验做法
研究方向应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工程一线单位保持交流与合作,在工程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在团队支撑的基础上,还要凸显自身的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将继续围绕填埋场污染问题开展研究,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发新型高性能隔离墙材料,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污染场地管控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