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发布|中国科协2021年科普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浏览数:7721
中国科协2021年科普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中国科协“开放发展年”主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围绕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做优“科普中国”品牌,着力强化组织支撑,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和服务公众提升科学文化素质能力,构建科普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一、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科普宣传教育
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突出“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主基调,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会同各地各有关单位,联动开展“科普中国·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科普中国·高校辟谣联合行动”、“科技托起强国梦”、“红船再出发·科普新征程”等系列主题活动。挖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科普史,面向青少年开播一堂科普课。组织举办“人民情怀 科普百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科普展”、“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伴党成长——1921年出生科学家风采”等主题展览和建党100周年主题全国科技馆联合巡展,广泛宣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普工作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等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中国共产党用科学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的光辉业绩和生动实践。
二、部署实施“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四五”重点工作。举办专题培训会,组织开展系列宣传解读,为《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各地出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四五”实施方案。
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机制。强化部门合作,联合相关部委开展专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出台加强水利科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深入实施健康、防灾减灾、食品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等主题知识普及行动。在省会合作中,明确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任务举措。开展“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
三、强化连接融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搭建广阔平台
强化科普社会化动员机制。支持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发展,开展联合体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推动设立科普发展奖项,召开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高峰论坛,探讨新时代科普工作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启动创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动员地方科协、全国学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参与,拓宽科普传播载体,打造融通平台。贯彻落实“科幻十条”,建设国家级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推动成立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探索联合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促进科幻发展联合体,加强会地合作,办好2021中国科幻大会,搭建高水平科幻发展平台。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博览交易会、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鼓励地方科协、学会和企业举办科普产品交流交易展示活动。
创新升级科普中国信息化平台。按照“品牌引领、内容为王、共建共享、培育生态”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内容库、专家库、团队库和品牌矩阵、渠道矩阵、活动矩阵,加大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的统筹力度。深入开展“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做好年度科普人物和科普作品的宣传展示,树立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典范。完善科普中国品牌管理制度,通过活动授权、产品认证等方式聚拢优质科普团队和科普内容。举办科普中国星空大会,打造科普创作者年度盛典。实施科学辟谣平台“升舱行动”,通过联合发榜等方式搭建辟谣矩阵,加强二次加工和深度解读。
推进科普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十四五”科普服务标准修订指南》,研究出台《关于开展科普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编制科普服务标准汇编,鼓励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研究制定科普相关服务标准,促进构建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深化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研究,研究制定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召开2021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实施科学素质交流合作项目,开展公众科学素质评价等国际合作研究,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常态化开展工作。做强“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品牌,加强虚拟科学中心资源建设和推广使用,巩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伙伴关系网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机构的交流合作,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搭建国际科普作品开放合作平台。鼓励全国学会发挥各学科领域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国际交流合作。
建设科普中国“百人会”智库平台。聚合政府、学界、业界专家力量,组建“小核心,大外围”专兼职智库队伍,打造具有权威影响力的科普研究共同体,推出指导和服务科普实践的智库产品。推动有关高校、科技馆成立高端科普人才培养联盟,加强科普人才培养课程、教材和学科建设。研究推进科普人才职称评定工作,推动建立科普人才评价标准。
实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支持全国学会突出学科领域特色和组织优势,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建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品牌科普活动,推动学术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加强科技成果的信息披露和传播,遴选推出一批学会科普工作优秀案例。
广泛开展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强化协同联动,打造全国科普日活动大平台。发动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营养科普大会、世界无烟日、全国预防接种科普大赛等主题科普活动,积极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突出价值引领,深入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
强化科普作品价值导向。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科普服务全链条,实施科普创作精品资助计划,加大科普原创精品创作支持力度,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面向重大题材开展以原创图书为主的科普创作,支持遴选和推介宣传一批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做大做强“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不断增强科普供给源头活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发起成立中国科技文化馆联合体,推动科技类场馆、文化类场馆、科学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建立流动科普展览资源库和科普大篷车区域资源共享中心,推动流动科技馆区域常态化巡展,依托中国数字科技馆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共襄战疫 共享未来”抗疫主题展览巡展,加强优质短期展览资源共享。举办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辅导员大赛和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品牌活动。做好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实施工作,推动出台有关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深化青少年科技竞赛改革。以完善赛制规则、改革评价和治理为重点,推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学科竞赛改革。做优“英才计划”,做精“高校科学营”,深入实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品牌科技活动,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建设“科创筑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
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加强科普业务工作与组织建设融通贯通,实施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开展学会科技志愿服务基层行、科技志愿优秀项目展评、科技志愿工作骨干培训交流、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建立健全科技志愿服务记录和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各级科协和学会策划实施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基层“三长”作用,探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对接优质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的有效机制。
五、聚焦落地赋能,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探索分级分类、城乡并进的新时代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推动省域加强政策和机制建设。编制基层科普工作参考手册(在线版),汇集国家和省级科普政策制度、机制平台、工作抓手、典型案例等相关内容,指导基层科普工作。稳步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继续支持天津、深圳等地区做深做实全域科普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开展全域科普试点实践,探索市域调配科普资源、县域抓好组织落实的工作机制。
深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完成2016-2020年度科普示范县工作总结评估,分批次认定2021-2025年度科普示范县,开展科普示范县年度工作总结,推动省市级科协在政策、项目、经费、活动等方面加大对创建中和认定后的科普示范县的支持。
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深化落实《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组织开展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乡村振兴,科教赋能”青少年科技活动乡村行、“智爱妈妈”等活动,推动各级科协和学会集中打造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品牌活动。以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为抓手,带动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技协组织发展。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集聚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农村倾斜,提炼总结和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
巩固提升城镇社区科普工作水平。开展社区科普馆流动运营试点,研究编制社区科普展品目录,探索定制化流动科普设施落地社区、资源共享、服务群众的有效模式。推动各级科协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图书馆、社区书苑、社区大学等平台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拓展科普服务功能。
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急科普工作。协同构建国家级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加强应急科普资源生产和传播。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协同联动长效机制,宣传推广地方优秀工作典型。
深化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建好用好“科普中国”服务云平台,持续发布科协系统科学传播榜单,加强激励引导,推进“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鼓励各地探索利用“科普中国”服务云资源加强与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相结合,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和传播互惠。
来源:中国科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