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我学会4位专家当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浏览数:30612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名单11月18日正式揭晓,我学会四位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会第九届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朱合华教授、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监事王明洋教授、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张宗亮教授级高工、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杜修力教授。
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直从事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合作创建岩体三维非线性强度准则(广义章-朱准则,GZZ), 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所推荐;自主研发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德国洪堡研究奖(中国土木领域目前唯一获得者)和卞学鐄国际学术贡献奖等,并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和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一直扎根西南边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工作。作为设计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主持和组织完成国内外70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00万kW)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具有十二年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阅历,是我国高坝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科技领军人物之一。
获FIDIC工程项目优秀奖2项,国际里程碑工程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1项,全国水利水电设计金质奖2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20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总研发经费1.2 亿元。共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主参编行业标准15项;主编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等奖2项。
2008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潘家铮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并设立云南省张宗亮科学家工作室;2019年团队获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原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后在原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从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站出站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城建学部主任。
兼任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防护工程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七届)、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地震安全和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咨询专家和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六届),以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四个国内一级学会理事、多个二级学会的副理事长与常务理事和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10余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
主要从事土木、水利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研究,在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安全防灾方面取得做出重要贡献。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工程","北京学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院士介绍】
朱合华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曾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国际岩土工程联盟数据标准化委员会主席、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等。创办国际期刊《Underground Space》(SCIE),兼任中国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SCIE)执行主编、剑桥大学智慧基础设施中心(CSIC)国际顾问等。一直从事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合作创建岩体三维非线性强度准则(广义章-朱准则,GZZ), 被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所推荐;自主研发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德国洪堡研究奖(中国土木领域目前唯一获得者)和卞学鐄国际学术贡献奖等,并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和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王明洋
高技术钻地武器工程防护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技术钻地武器毁伤机理与工程防护的科研及工程应用工作。爆炸冲击效应与工程防护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军首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张宗亮
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博导,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兼高土石坝分中心主任。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4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一直扎根西南边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工作。作为设计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主持和组织完成国内外70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700万kW)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具有十二年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阅历,是我国高坝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科技领军人物之一。
获FIDIC工程项目优秀奖2项,国际里程碑工程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1项,全国水利水电设计金质奖2项,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20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总研发经费1.2 亿元。共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主参编行业标准15项;主编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10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等奖2项。
2008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潘家铮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并设立云南省张宗亮科学家工作室;2019年团队获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杜修力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责任教授。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原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后在原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从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站出站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城建学部主任。
兼任国际生命线与基础设施地震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防护工程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七届)、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地震安全和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咨询专家和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五、六届),以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四个国内一级学会理事、多个二级学会的副理事长与常务理事和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10余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
主要从事土木、水利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研究,在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安全防灾方面取得做出重要贡献。已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工程","北京学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