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
浏览数:5255
5月10日-12日,第八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胜利召开。学会"3+1"领导班子成员、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ISRM)中国国家小组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受学会党委委托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会议以"城市岩土安全与灾害防护"为主题,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安徽建筑大学与阜阳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近300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汇聚一堂,共同针对城市岩土安全与灾害防护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开幕式由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国军教授主持。
5月12日上午,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邵珠山教授、天津城建大学刘中宪教授、三峡大学刘杰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王东坡教授、东南大学度杜延军教授、同济大学郑永来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查甫生教授、安徽建筑大学蔡国军教授分别做题为:"基于原位测试参数的地基加固设计与安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柔性支护体系的力学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区域复杂场地建筑群地震灾场快速边界元-有限元耦合模拟""磁导向自汇聚工程浆液特性及施工技术研究""崩塌滚石灾害致灾机制及风险防控""城市工业污染场垂直阻隔技术研究进展""真三轴条件下类岩石材料裂纹扩展机理及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膨胀土边坡表浅深一体化生态防护技术与应用研究"和"基于原位深空探测的火星地质演化与宜居环境"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以"城市岩土安全与灾害防护"为主题,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安徽建筑大学与阜阳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近300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汇聚一堂,共同针对城市岩土安全与灾害防护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开幕式由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国军教授主持。
会议大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教授致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理事长戚承志教授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北京建筑大学戚承志教授、南京大学施斌教授、南京理工大学何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纪杰教授、阜阳师范大学方廷勇教授、河海大学朱珍德教授和武汉大学罗忆研究员分别做题为:"智慧基础设施数字底座建设及其实践""颗粒介质受载力链演化的力学模型""岩土体灾变感知与应用""新型爆炸毁伤与韧性防护技术""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控制方法""城乡建设安全发展"安徽模式"""极端环境下干热岩体渗流网生成智能演化理论研究"与"复杂应力路径下双江口花岗岩破坏特征及能量演化机制"的大会报告。
论坛大会报告
(报告人:朱合华、戚承志、施斌、何勇、纪杰、方廷勇、朱珍德、罗忆)
5月11日下午,大会以分会场报告形式展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单位的42位专家学者以 "工程致灾机理与灾害防控""安全与防护新理论与工程应用""安全与防护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3个议题开展分会场报告,分享自己以及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科研成果。5月12日上午,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邵珠山教授、天津城建大学刘中宪教授、三峡大学刘杰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王东坡教授、东南大学度杜延军教授、同济大学郑永来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查甫生教授、安徽建筑大学蔡国军教授分别做题为:"基于原位测试参数的地基加固设计与安全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柔性支护体系的力学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区域复杂场地建筑群地震灾场快速边界元-有限元耦合模拟""磁导向自汇聚工程浆液特性及施工技术研究""崩塌滚石灾害致灾机制及风险防控""城市工业污染场垂直阻隔技术研究进展""真三轴条件下类岩石材料裂纹扩展机理及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膨胀土边坡表浅深一体化生态防护技术与应用研究"和"基于原位深空探测的火星地质演化与宜居环境"的大会报告。
论坛大会报告
(报告人:刘松玉、邵珠山、刘忠宪、刘杰、王东坡、杜延军、郑永来、查甫生、蔡国军)
"人才安徽行"安徽建筑大学招聘宣讲
最后,本次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秘书长王源教授主持,他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召开繁荣了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的研究,指出本次会议对促进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感谢安徽建筑大学和阜阳师范大学对本次会议精心组织和安排。
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秘书长王源教授主持闭幕式
5月12日下午,参会代表移步来到安徽建筑大学,先后走进安徽建筑大学校史馆、徽派博物馆、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向各参会代表介绍了安徽建筑大学的发展历程,特色专业和工程实验室,感受安徽建筑大学的文化底蕴。
安徽建筑大学参观图
安徽建筑大学组委会合照
本次大会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面临的难题与取得的成就,表明了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在我国工程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研究领域学者的交流探讨,引领学科发展,推动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事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