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钻爆法施工成套装备及智能化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4日
浏览数:10650
2020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了"隧道钻爆法施工成套装备及智能化技术"项目线上成果评价会。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任主任委员,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任辉启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任副主任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杜时贵教授、长江科学院郭熙灵教高、中南大学李夕兵教授、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李新平教授及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任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黄理兴副秘书长出席会议。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隧道人机岩时空信息互联互通智能化钻爆成套装备、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等单位产学研用历时10年共同完成。项目组围绕钻爆法智能化施工面临的"智能化成套施工装备、现场自主量测定位手段、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深度工程化应用技术、智能化施工装备全工序技术体系"四方面难题,以隧道智能建造施工装备研制为核心,从机理、理论、关键技术到体系融合开展全过程自主创新,突破了隧道钻爆法智能施工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涵盖隧道钻爆法施工全工序的系列化成套装备,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该技术成果已授权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篇;获省级工法4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主编企业标准8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中国好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创新产品金奖1项。
该技术成果在公路、铁路、水利、国防等领域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超欠挖现象、隐蔽工程缺陷率、安全事故率、设备材料非工损耗率等工程问题大幅降低,总体工效比人工法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隧道设计施工模式向智能建造方向变革发挥要支撑作用。
此次科技成果评价的顺利通过,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助力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进步。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任主任委员,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任辉启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院士任副主任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杜时贵教授、长江科学院郭熙灵教高、中南大学李夕兵教授、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李新平教授及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任评价会委员。学会顾问秘书长方祖烈教授主持会议,黄理兴副秘书长出席会议。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隧道人机岩时空信息互联互通智能化钻爆成套装备、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铁十二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等单位产学研用历时10年共同完成。项目组围绕钻爆法智能化施工面临的"智能化成套施工装备、现场自主量测定位手段、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深度工程化应用技术、智能化施工装备全工序技术体系"四方面难题,以隧道智能建造施工装备研制为核心,从机理、理论、关键技术到体系融合开展全过程自主创新,突破了隧道钻爆法智能施工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涵盖隧道钻爆法施工全工序的系列化成套装备,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该技术成果已授权专利7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篇;获省级工法4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主编企业标准8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中国好设计金奖1项、银奖1项,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创新产品金奖1项。
该技术成果在公路、铁路、水利、国防等领域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超欠挖现象、隐蔽工程缺陷率、安全事故率、设备材料非工损耗率等工程问题大幅降低,总体工效比人工法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隧道设计施工模式向智能建造方向变革发挥要支撑作用。
此次科技成果评价的顺利通过,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助力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