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2日
浏览数:8409
目前中国现有核电站现状:
中国的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大亚湾、岭澳、田湾这六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位于杭州湾畔,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岭澳核电站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
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位于海盐县城武原镇东8公里的秦山双龙岗,面临杭州湾,背靠秦山,这里风景似画、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华东电网枢纽,是建设核电站的理想之地。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一期工程额定发电功率30万千瓦,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1984年破土动工,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设计寿命30年,总投资12亿元。厂区主要包括七个部分:核心部分、废物处理、供排水、动力供应、检修、仓库、厂前区等。全厂设备约28,000余台件,由国内585个工厂和10余个国家(地区)供货,汽轮机、发电机、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核燃料元件等重要设备都由我国自己制造,进口设备主要有反应堆厂房环形吊车、压力壳、主泵等,电站动力装置主要由反应堆和一、二回路系统三部分组成。秦山核电站设计广泛采用了国外现行压水堆核电站较成熟的技术,并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科研和试验工作,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为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设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锆合金管把燃料蕊块密封组成燃料元件棒;第二道为高强度压力容器和封闭的一回路系统;第三道屏障则为密封的安全壳,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加外还有安全保护系统、应急堆蕊冷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安全壳隔离系统、消氢系统、安全壳空气净化和冷却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等,使反应堆在发生事故时,能自动停闭和自动冷却堆蕊。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投产以来,机组运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穿过隧道是二、三期核电基地。二期工程是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浙江省、上海市等投资联营建设的,规模为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商用核电站,已分别于2002年2月6日和2004年5月3日建成发电。秦山核电站三期总装机容量为两台728兆瓦核电机组,是中国与加拿大联营建设的,二台机组分别于2002年12月31日和2003年6月12日建成发电。现在秦山核电站已成为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中国核电基地。
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实用型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东南秦山。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设计。采用目前世界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核岛内采用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3道屏障,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高温和各种自然灾害。电站1984年开工,一期工程包括建设一座30万千瓦核反应堆,安装3台共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及建设配套厂房和输电设施,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年发电量为17亿千瓦时。二期工程将在原址上扩建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1996年已开工。
浙江嘉兴的秦山核电站位于杭州湾畔,一期工程是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浇灌第一罐核岛底板混凝土,199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4月设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工程,是建设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首座2×60万千瓦商用压水堆核电站,于1996年6月2日开工,经过近6年的建设,第一台机组于2002年4月15日比计划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重水堆核电技术,建造两台7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1号机组于2002年11月19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03年6月12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单机容量为984MWe压水堆反应堆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坐落在深圳市的东部,离香港直线距离45公里。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大亚湾海域面积达488平方公里,黄金海岸线达52公里,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站于在1987年开工,使用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安装两台9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大亚湾1号机组装机容量90万千瓦,1993年8月并网发电。大亚湾2号机组装机容量90万千瓦,1994年2月并网发电。
岭澳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一期
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开工建设。它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岭澳核电站(一期)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一期1号机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2002年2月并网发电。岭澳一期2号机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2002年9月并网发电。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7月1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岭澳核电站一期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结合经验反馈、新技术应用和核安全发展的要求,实施了52项技术改进,全面提高了核电站整体安全水平和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岭澳核电站一期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进程;实现了项目管理自主化、建筑安装施工自主化、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实现了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制造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达到30%。
岭澳核电站二期
岭澳核电站二期是继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后,在广东地区建设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规划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2004年3月,岭澳二期被列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2004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设;2005年12月正式开工;两台机组将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核岛及相关设计由中核集团第二研究设计院总承包,核岛主回路设计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通过岭澳二期项目建设,我国将加快全面掌握第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基本形成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为高起点引进、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田湾核电站
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2至4台的余地。一期建设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年平均负荷因子不低于80%,年发电量为140亿千瓦时。工程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单台机组的建设工期为62个月,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建成投产。
田湾核电站采用的俄AES-91型核电机组是在总结WWER-1000/V320型机组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经验基础上,按照国际现行核安全法规,并采用一些先进技术而完成的改进型设计,在安全标准和设计性能上具有起点高、技术先进的特点。其主要技术特点包括:反应堆厂房采用双层安全壳、安全壳预应力张拉系统采用新型倒U形50束钢缆张拉方式、安全系统采用完全独立和实体隔离的4通道(N+3)、设置堆芯熔融物捕集器与冷却系统等缓解严重事故后果的安全设施、使用铀-钆一体化全锆先进燃料组件、采用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等。田湾核电站概率安全评价表明:发生堆芯严重损坏或熔化事故的概率小于3.3×10-6/堆年(当前世界上运行的核电站一般为10-4/堆年),发生严重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不超过6.4×10-8/堆年(当前一般为10-5/堆年)。田湾核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与西方正在开发的先进压水堆的目标一致,在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上第三代核电站的要求。
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1999年10月20日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05年10月18日开始首次装料,12月20日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2007年5月17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07年7月2日24时,1号机组累计发电量36.07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32.54亿千瓦时。
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于2000年9月20日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07年5月1日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5月14日首次并网成功。截至2007年7月2日24时,2号机组累计发电量3.32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2.96亿千瓦时。按照计划,2号机组将于2007年底前投入商业运行。
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2009年10月开工。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是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工程,一号、二号机组先后于今年5月和8月投入商业运行。田湾核电站计划建设8台核电机组,总容量达到10000万千瓦。目前,二期工程3号和4号机组的建设已启动,单机容量均为100万千瓦。
田湾核电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水文优势,可容纳8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总装机容量可达800~1000万千瓦,年发电600~700亿千瓦时,产值250亿元以上。田湾核电站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国家又一个大型核能源基地。